第117章 众将心思
作者:唐吉可汗   三国,从黄巾起义开始最新章节     
  吩咐完后续之事,李信便打发郭藴等人回营,而后留下贾诩与太史慈一众心腹嫡系,商议接下来的战事

  等到并州一干人等离开后,一直沉默少语徐江便忍不住直接出列。

  他面色不解,询声道:“侯爷,郭藴新营奴兵,足有三十万众...”

  “此刻分发枪矛刀盾,补齐各色兵种,万一其心有异,岂不棘手...”

  他心中隐忧,正所谓强压之,下必有反抗。

  夏军对待新营奴兵的手段,可不怎么温和,说不定很多人,都恨不得食夏军肉,饮李屠夫的血...

  而且郭藴手下,张辽、高顺、魏越、成廉等悍将,也不是易于之辈。

  白日里,他在后方观战,早已领教了这群人统兵能力...

  这些人没有真心归服的情况下,便授予刀剑利器,若是内有异志,恐又是一番波折!

  太史慈等人对于一群奴兵,丝毫不以为意:“哼,有异志又如何,我军手中的屠刀可不是摆设!”

  “莫说是三十万,纵使在多百万,无非是羊多羊少的区别...”

  对他这种久经战阵的将领来说,奴兵就算全身着甲,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。

  甚至若是正面战场遭遇,三十奴兵都未必是九原城内,那几万匈奴人的对手,更遑论身经百战的狼骑。

  奴兵成军日短,就算郭藴等人能力卓越,张辽等人悍勇,甚至补齐武器兵种,但都掩盖不了他们缺乏训练的事实。

  他们之所以能持续不断的强攻九原城,甚至还隐隐占据上风,有破城的征兆...

  那是因为城外,有夏军最精锐的狼骑在后方压阵,在虎视眈眈,城内的于夫罗不敢出城,不敢直面狼骑刀锋...

  这种情况下,做为进攻的一方,奴兵们自然肆意发动攻势,展现兵力优势...

  这与当初,李屠夫在洛阳围城,是一个道理...

  只不过是现在故技重施,把奴兵的那一套,运用到了匈奴人头上。

  逢纪扫了眼徐江,解释道:“郭藴等人,心中肯定有异,但他们却不敢在这个时候发作...”

  “军中粮食物资,皆在主公手中,这河套千里雪原,匈奴人坚壁清野,能征的皆被我等搜刮殆尽...”

  “郭藴等人若敢有异,直接断了他的供给,一群乌合之众,不需两日便不战自溃...”

  说到这里,他接着道:“而且并州诸将,苦匈奴久矣,就算背叛了我等,也不可能向匈奴人投降重新做奴隶...”

  “若他们真敢龇牙,敢向我等挥刀,不过自寻死路尔....”

  “好了,奴兵问题暂且不提!”

  李信拍了拍手,制止众人的相互猜忌,环顾道:“九原城,今夜可下,我等只需静等臧霸大军捷报...”

  “明日出之前,了结与于夫罗等人的往日恩怨...”

  ...

  九原城府,经过一天血战,夏军退兵,于夫罗终于得以喘息。

  不过他却没有丝毫休息的意思,从城楼上下来之后,便马不停蹄的召集军中头人议事!

  大厅内气氛凝重,各部头人皆神情沉沉,忧虑万千。

  眼见众人沉默,于夫罗不得不主动打破气氛,主动站了起来。

  他环顾一众面带忧色的各部头人,沉声道:“伊勘兵败,五万铁骑尽覆,加之李屠夫发奴兵攻城,不吝伤亡…”

  “城内仅剩的族人,也死伤惨重,我等该何去何从?”

  “形势紧急,如果今夜不能拿出对策,恐怕明日我等,也难逃覆灭之局...”

  一众头人闻言,心神皆震,大单于说是议事,但言语中透露的信息,已经说明了其心中早有决断!

  今日不决,则明日难逃覆灭之局,这不是在暗示众人,收拾东西跑路吗。

  别看于夫罗白日里鼓舞士气时的意气风发,若当真,他们这些头人可就脑壳进水了。

  随着伊勘的五万铁骑覆灭,明眼人都看的出来,匈奴大势已去。

  虽然还有谷里两万奇兵,与汉庭和鲜卑南北求援的队伍,但这些真能挽回目前的颓势吗?

  或者说,李屠夫会给他们时间吗?给他们缓息的机会吗?

  估计到时候,他们等来的不是援军,而是夏军的屠刀...

  以李屠夫的杀性,他们在座的头人,有一个算一个,恐怕难逃沦为来年草肥得命运...

  想到这里,一名头人出列道:“大单于,我等部族逐水草而居,何必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,不若保存有生力量以待时机!”

  “不错,为了一个区区九原,赔上部族勇士的命,与诸夏的希望,不值...”

  “大单于,撤吧,保留火种,我等还有东山再起之机...”

  众人你言我语,皆表示要保留有声力量,以待他日!

  匈奴人虽然内迁,但河套几字弯土壤肥沃,地利广阔,各部还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习俗,

  此时情况不妙,收拾东西,带上最后的力量跑路,在正常不过。

  他们没有什么故土难离的困难,也没有什么存地失人的道道,策略便很快出炉了。

  于夫罗早有此意,只不过撤退这话,不能直接从他这个首领口中说出来而已。

  尽管心中已有定策,在下令撤退前,于夫罗还是要说一些场面话。

  他猛然起身,环顾大厅道:“留得东山在,不怕没柴烧,诸夏的火种,不能灭于吾手!”

  “那李屠夫,行径嚣张,恶事做尽,又兼逆匪出身,必为汉庭所不容!”

  “我等只需静待时机,等到大汉平定内乱,到时必不能在任由对方长久......”

  于夫罗不甘心就此丢掉河套富饶之地,但连番战败之后,他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力量。

  为了保存最后的实力,最后的火种与希望,他不得痛下决心,提桶跑路。

  不过在临行之前,他还是给众人画了一个大饼,那就是静等时机,而且这个机会也不会很远。

  于夫罗虽然大意失了祖业,但是他脑袋还是很聪明的,能分析出大汉内部的局势。

  以汉人内王外圣,和汉庭的尿性,只要平定能乱,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李屠夫。

  中原朝廷,大汉天子,绝对不会容忍,一个独立的,汉人政权,汉人武装,汉人王侯,在大汉边疆存在…

  这一点,不止于夫罗知道,族中的很多有识者,也多少也能明白一些,甚至就连李屠夫也绝对明白。

  所以于夫罗感觉,与其全员覆没,不如保留火种,等待时机。

  只要汉庭能剿灭李屠夫,到时他们在向天子重新哭诉一番,还是有很大机会重新入主河套的...

  .........